竞拍人数暴跌,燃油车牌从“抢手”走向“烫手”
最近,上海市公安局发布了一份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上海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509万辆,其中汽车数量为451万辆,新能源汽车数量为71万辆。另外,上海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经达到了913万人,其中汽车驾驶人数量为899万人。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数量为19万辆,新领证驾驶人为9万人。
截止到目前,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71万辆,占所有汽车总量的15.74%。其中,纯电动汽车的数量为38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3.52%。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为85692辆,相比去年同期减少47436辆,下降32.01%。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所有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45.10%。
详细数据表明,上海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登记机动车数量为19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8万辆,下降了39.3%。前三个月机动车新注册登记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而4月和5月,受疫情影响,机动车新注册登记数量仅有7972辆,远低于去年同期。但是,随着全面复工和复产,6月机动车新注册登记量达到了3万辆,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
此外,截至6月底,上海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经达到了913万人,其中汽车驾驶人数量占了所有驾驶人总数的98.47%。今年上半年,上海新增领证驾驶人数量达到了88545人。另外,今年4月1日起,公安部令第162号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新增了“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C6)。虽然受到疫情影响,目前还没有驾驶人获得C6准驾车型,但是已经有205人申请了C6准驾车型,这一新举措更好地满足了群众驾驶小型旅居挂车的出行需求,促进了房车旅游新业态的发展。
一块面积约0.06平米的车牌,一度和不动产一样,被视为投资的绝佳机会。
供不应求,是上海车牌价格上涨的基础——在经济学中,商品价格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替代产品和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最主要两个因素。但现在,车牌价格下降,也主要是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新能源汽车产量提升,以及其对应的免费绿色牌照,分流走了大量精准用户。
根据2018年2月,上海公布《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中显示,“消费者在本市购买新能源汽车用于非营运、且个人名下无在本市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的,本市免费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额度。”
《实施办法》颁布的当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就新增13万辆,保有量达到24万辆。
2022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更是达到94.5万辆,相较于2018年《实施办法》未颁布前新增859%。
2023年2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杭州市新能源车逐渐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中显示,2020年杭州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5.4万个,2021年达15.8万个,2022年全年新能源车净增量超20万辆。
其次,各地印发的针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的专项补贴、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促使蓝牌更不“吃香”了。
2014 年开始,国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各地政府、各个车企也响应政策推出不同程度的补贴优惠。
以广州为例,去年5月,个人消费者在省内购买“广东省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推广车型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新车,可申请新能源汽车综合使用补贴8000元/辆。
去年下半年,北京也对符合条件“以旧换新”购买新能源车的给予不过1万元/台补贴。
第三,在绿色车牌分流走一批消费者的同时,政府也加大了蓝色车牌的投放数量。
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增加10万个中小客车增量指标额度,增加的额度原则上按1:1比例分别配置普通车竞价指标和节能车摇号指标。
随着车牌摇号数量增加,当年广州车牌均价跌到3万元水平,比2018年均价下降2万元。
同年,深圳因个人车牌指标供应增加了4倍多,高于参与人数3倍的增幅,导致当年第6期竞拍的个人成交均价下降了54%,直降近3.5万元。
第四,疫情三年的出行受限,也导致车牌价格的持续下降。
2022年3月,上海因疫情封控近4月,受限的出行也让车牌竞拍热度骤减,人数逐月降低。2023年1月,全上海仅12万人参与车牌竞拍,沪牌中签率一度超过10%,为以往的2倍。
上海公司牌照需要线下办理,因2022年3月到6月城市风控带来的出行不便,公司无法到线下参与竞拍,也导致了车牌成交价下降。
2023年1月,混动车型将不再免费获得上海绿牌,供需两端都正在抢抓最后的窗口期,也让11月、12月购车者转向新能源,导致了这两月沪牌有数百元的降价。
车牌降价之后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保守消费,后置了购车计划,也让车牌市场回落。
李鑫就是决定到推迟购车的一员。
30岁的李鑫在广州批发市场做的生意,2022年初时候就计划买一辆油车,方便跑业务;但随着生意规模萎缩、回款缓慢,李鑫买车的预算从20万削减到15万之后,决定“明年再说”。
更多年轻人则是犹豫是否留在大城市继续打拼,从而也搁置了买车计划。
27岁的深漂王宗来自四川农村,,硕士毕业后在深圳科技园的高新互联网公司工作、经历裁员后,原本坚定“留在一线城市、给孩子更高起点”的王宗开始开始思考回到生活成本、房价压力更小的成都。
在上海做了十多年车牌代拍生意的魔王拍牌介绍,以往沪牌竞争激烈,急需车牌的用户会委托他代拍,在每月车牌均价上再多付2万元作为酬劳。
但2023年6月,委托魔王代拍车牌的客户数量只有去年同期的50%,人数腰斩。
“很多人开始选择回老家工作,逃离大城市,尤其上海去年封控,更加重了在沪工作的外地人离开上海的想法”,魔王说。
“一张上海车牌十几万,还不如拿这笔钱买配置更好的新能源汽车呢”。
但实际上,燃油车车牌的下降,也是全国汽车产业,以及智能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3年至2017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和销售量达到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多年蝉联世界造车辆第一,成为全球汽车产销大国。
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一个新问题,市场总会饱和,转型迫在眉睫——没有人想重蹈覆辙,走上底特律汽车之城破产的老路。
2016年,车企们等来了一个新契机。中国也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十三五规划中重要支柱产业,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
到2020年时,新能源汽车越发成熟,相比于十三五初期,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占比从47%提升到78%,非限购城市消费的比重从40%提升到70%。
截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
与此同时,巨大的新能源汽车需求,推动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发展。
包括电池在内的新技术、材料的多元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在内,中国有望在这一轮汽车技术革命中占据优势,实现产业的革新。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也开始蓬勃发展。
据公安部统计,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相较于2020年的3.72亿辆增加0.23亿辆,但国家信息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则显示,2021年全国高速拥堵同比下降19.3%。
这背后则是2015年开始,国家针对城市治理高效有序而推出的新型智慧城市治理,将更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从这些角度来说,汽车乃至出行领域还大有可为,甚至还有许多想象的空间。
但是谁也不敢保证,油车和蓝牌的春天会不会回来。
文章地址:https://www.ruzw.com/html/202110/35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