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热门文章

盘点2021年信用卡与支付十大新闻

2021年离我们渐行渐远成为过去。虽然疫情影响依然,但是信用卡与支付行业也随着整个社会逐渐恢复之中,同时监管也对信用卡与支付行业出台了多个“新政”,为行业发展调整方向。


1、信用卡透支利率放开
1月1日,央行制订的《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正式实施,信用卡透支利率0.035~0.05%/全面放开。
2020年,叫停了p2p、网络小贷业务的野蛮式发展,金融信贷业务本就是银行的基础业务,金融信贷业务是银行的基础业务,信用卡是非常成熟的最基本的小消费信贷产品。央行此次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体现了央行重塑信用卡业务在消费金融领域地位的坚定决心。之后,发卡行可根据自身发展,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定位,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市场化定价。


2、支付宝、微信支付与云闪付互扫互通
10.1前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两大巨头正式宣布全面开放银联云闪付,实现线下条码互认扫码。
彼此多年来形成的坚固壁垒,已被彻底打破。这也是落实监管部门《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引的要求,保障消费者的支付选择,落实央行返还支付源。违反法律法规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服务的措施。
支付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相关企事业单位,注重公平竞争,推动平台企业有序开放支付接口,实现交易透明化。对所有支付机构开放,严禁排他性和歧视性支付协议,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支付选择权,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全方位助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最终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互联网产业平台经济。


3、银联商务响应监管要求率先启动机构整合
为响应监管要求,支付行业龙头企业银联已暂停旗下多家依法正常经营的子公司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换发审核。预计其相关业务将顺利迁移并入银联版图。分支后继续发展。
今年1月,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为规范发展、防范风险,实施穿透式监管,使支付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规定“同一法人不得持有两个以上股权的10%以上”非银行支付机构”、“同一实际控制人不得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非银行支付机构”,即通过限制同一法人、同一实际控制人持有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数量。加强股东、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人资格准入和变更管理,银联商务旗下子公司支付牌照的整合也是履行监管要求的重要一步。


4、央行发布“新政”对支付终端祭出重拳
央行发布《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旨在维护银行卡收单市场秩序,保护社会公共信息和金融安全。
面对支付市场如此激烈的竞争,一些中小第三方支付公司将业务触角伸向违规领域,包括获取机器码、跳码现象猖獗,甚至提供服务对于某些违法犯罪行为。资金渠道,沦为违法犯罪的帮凶。落实支付行业从严监管的原则,强调建立网络支付“四方模式”,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此次央行出台新政策,大力整顿支付受理终端市场,严格管理相关业务,就是对这一原则的贯彻落实。


5、PayPal全资控股国付宝入华意在跨境
年初,PayPal从70%控股国付宝增资为100%全资控股。
PayPal之所以斥资数亿美元收购国内支付牌照企业借道进入中国,主要是受到中国支付市场一片蓬勃发展前景的吸引。但是其优势似乎不在中国境内,而是在全球跨境支付方面,未来的PayPal与国际卡组织在跨境交易的合作中应该更为驾轻就熟,选择这个时候进入中国市场,应该更侧重与进入中国清算市场的外卡组织Visa、万事达卡、美国运通的合作,这或许才是PayPal在中国支付市场中错位竞争的优势所在。


6、Huawei Card权益升级+推出新品
华为首次对Huawei?Card权益进行了升级,同时推出与其它银行合作新品。
新增“地铁返现”优惠,为绿色出行带来全新便捷体验;新增“奖励版本”:“商城福利”、“游戏福利”和“车主福利”。股权包。针对不同用户推出多种有针对性的权益组合,涵盖日常消费、交通、娱乐休闲等诸多场景,全面满足用户在数字时代的需求。推出与第二家银行合作的华为卡。在免年费、华为APP会员VIP、优惠权益的基础上,还提供消费3%返现、免费乘坐地铁、无限制VIP客房服务、交通出行意外等。工伤保险和其他权利。华为卡形成了具有“华为特色”的卡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这个生态平台,这也是华为卡独特的市场定位带来的“亮点”。


7、美国运通首发支持人民币借记卡
美国运通与兴业银行合作推出全球首款支持人民币交易的美国运通品牌借记卡产品。
信用卡发行一年后,美国运通建立了从产品、支付、清算、风控等完整的业务体系,也为支持美国运通网络上的人民币交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卡的推出,一方面丰富了美国运通的人民币产品线,另一方面也为合作银行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多的产品,满足用户不同需求的产品选择。共同发行借记卡产品。


8、中信、广发累计发卡量双双“破亿”
11月1日,中信信用卡官宣累计发卡突破亿张;12月15日,广发信用卡官宣累计发卡量突破亿张。分别成为第七家、第八家累计发卡量破亿的银行。
两家银行在2021年中实现了“破亿”的大目标,是抓住坚持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诸多红利,同时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信用卡市场,一路不懈努力取得的,双双成为中国信用卡市场中重要的有生力量。


9、多家银行取消部分渠道交易积分
多家银行连续发布公告,调整了信用卡积分规则,包括取消某些第三方机构的交易积分,取消人寿支付交易的积分获取以及对飞行里程转换等。
调整积分规则,主要是为了打击套现行为,避免“羊毛党”获得更多利益,规范用户刷卡使用。而取消部分第三方机构受理的交易积分,是为了防止积分套现,市场上有些中介可以办理信用卡积分兑现业务,形成积分灰色产业链,取消相关积分可以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


10、信用卡监管政策《新规》与《催收指引》相继出台
为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监督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化的通知》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征求意见稿) 从经营管理、规范发卡、信用风险控制、分期业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对外合作等方面对信用卡业务提出整改要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信用卡市场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买方市场,发卡银行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在透支利率市场化一周年之际,监管部门再次提出规范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的措施。根本就是要从源头上明确信用卡业务,“倒逼”信用卡业务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经营转变。
在中国银行业协会还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协会信用卡收款业务指引(试行)的通知》(银协发[2021]93号)。内容上,监管部门首次提出关于加强信用卡收款业务行为管理和监管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经监管部门批准的银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开展信用卡业务。
针对信用卡业务中备受争议的催收问题,本指引提出了涉及催收行为的行为准则、催收行为规范、外部催收机构管理、内控管理、行业健康发展、自律等方面。原则需要深入管理。这是对信用卡收款行业发展的更严格控制。从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行业告别野蛮生长,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具有一定的意义。经营理念彻底转变。

文章地址:https://www.ruzw.com/html/202110/350081.html

声明: 该文观点仅代表专栏作者本人,RUZW电商运营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赞 | 0